close

在英國首相卡梅汽車借款倫訪華前夕,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接受中國駐英媒體聯合採訪。 周兆軍 攝
  中新網倫敦11月25日電 (記者 周兆軍)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英國首相卡梅倫將於12月2日至4日對中支票貼現國進行正式訪問。在卡梅倫訪華前夕,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於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新社、中國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國駐英媒體的聯合採訪,就此次訪問及中英關係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當前汽車貸款,中英各領域合作發展迅速。中方對卡梅倫首相訪華有何期待?
  劉曉明:應李克強總理邀請,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將於12月2日至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新一輪中英總理年度會晤。卡梅倫首相此次將率領迄今最大規模代表團訪華,代表團成員包括外交、衛生、文化、環境、科技、商業等多位部長級官員和約150位工商界領袖。訪華期間,李克強總理將與卡梅倫首相舉行會談,其他領導人將予會見。除北京外,卡梅倫首相還將赴東部和西部城市參觀訪問,以更全面、二胎深入地瞭解中國。
  此訪不僅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執政以來英首相首次訪華,也是兩年多來中英最高級別的雙邊接觸,對中英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方高度重視卡梅倫首相此次訪問,宿霧願與英方共同努力,加強政治互信,推動務實合作,增進相互理解,為中英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註入新動力。
  新華社記者:你如何看待當前的中英關係?
  劉曉明:“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隨著中英關係步入正軌,兩國各層級、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作為雙邊關係主旋律的特征更加凸顯,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對話機制完備。中英建有完備的高層對話機制,如兩國總理年度會晤、經濟財金對話、戰略對話和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同時在經貿、科技、教育等各領域舉辦定期交流。在不久前召開的中英第五次經濟財金對話中,雙方共達成59項成果,創下了紀錄,而且許多成果具有突破性意義。卡梅倫首相此訪就是重啟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此外,兩國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框架內開展良好互動,在全球治理、千年發展目標、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既密切溝通,又相互合作。
  第二,合作亮點紛呈。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於美國。今年1-10月,中英貨物貿易額達561億美元,同比增長7.5%,在歐盟主要大國內一枝獨秀。兩國雙向投資規模不斷增大、格局更為平衡。過去18個月中國對英投資額超過此前30年總和,其中去年中國企業在英投資併購金額高達80多億美元,相當於我國當年對外直接投資的近1/8,英國已成為中國第四大投資目的地國。中英金融合作進入快車道,倫敦人民幣離岸業務市場發展漸具規模,目前在中國海外人民幣交易中占比高達62%。今年6月中英簽署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這是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首個貨幣互換協議。
  第三,人文交流深入。英國是我赴歐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在英留學人員超過13萬,在華英國留學生也有近5000人。英國的歷史、文學、電視劇、足球、音樂、時尚等在中國具有很大吸引力,“中文熱”、“中國熱”在英國也方興未艾。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數量居歐洲之最。英國也在近期啟動了“英國未來”計劃,今後3年將資助15,000名英國學生赴華學習或實習。從明年起,漢語還將成為英國三年級以上學生6門必修外語中唯一一門亞洲語言。皮尤中心民調顯示,英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在西方大國中位居前列。此外,中英在旅游、地方等領域的交流也呈現強勁勢頭。
  經濟日報記者:你認為中英關係中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問題?
  劉曉明:中英之間沒有地緣政治衝突,也沒有懸而未決的歷史性問題,因此不存在根本利益衝突。兩國曆史文化、發展階段和社會制度不同,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也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正確看待並妥善處理這些分歧。當前中英關係的主要問題仍是政治互信不足。英國社會仍然有一些人未能擺脫“冷戰思維”,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要解決這些問題,應當努力增進互信互知。
  首先,以對話促進互信。深化雙邊各層級、各領域對話,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精神,凝聚共識,擴大合作,化解分歧,不斷增強兩國關係中的正能量,共同促進雙邊關係的穩定健康發展,併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貢獻。
  其次,以交流促進互知。中英都有光輝歷史和燦爛文明,同時兩國又都是致力於改革和開放的國家,都具有開拓創新精神。要增進兩國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人文領域交流,改變人們頭腦中的一些陳舊觀念,促進兩國民眾對現代中國和當代英國的認知,形成新的“中國觀”和“英國觀”,從而增進彼此之間的好感和友誼,為兩國關係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
  中國日報記者:你認為應當如何推動中英關係進一步發展?
  劉曉明:中英作為兩個大國,都致力於促進本國經濟增長,積極發展對外關係。中英應當努力增進互信互利,妥善處理分歧,在新形勢下,特別要抓住以下三個機遇,推動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
  一是改革的機遇。中英兩國都面臨不斷深化改革的艱巨任務。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吹響了中國新一輪改革的號角。英國也在積極探索推進財政、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領域的改革。中英兩國的改革不僅會給各自國家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而且為兩國合作帶來更多更大機遇。雙方應當抓住這些新機遇,共同設計規劃兩國未來合作的新藍圖。
  二是開放的機遇。中國始終致力於對外開放,併成功地實現了與世界利益融合,既帶動了本國的高速增長,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新成果。英國同樣秉持開放的原則,支持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反對保護主義,對中國企業來英投資持歡迎態度。中英應在“開放”這一共同理念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同時促進世界自由貿易體系的發展。
  三是重新認知的機遇。中國和英國都是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度。今天,兩國民眾都在擺脫陳舊思維,重新發現、認知對方國家。在中國民眾眼中,英國不再保守內斂,而是富於創新、創意。在英國民眾眼中,中國也不再神秘難懂,而是充滿現代活力,富有獨特魅力。雙方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一認知變化,將民眾的熱情和新知轉化為促進兩國關係發展的優勢和動力,為兩國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中央電視臺記者:此次卡梅倫首相將率龐大企業家代表團隨同訪華。您如何看待中英兩國經貿投資合作的現狀及前景?
  劉曉明:近年來,中英經貿合作發展順利。在我歐盟主要貿易伙伴中,英國在對華貿易和相互投資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我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介紹的中英貿易及投資合作情況就充分說明瞭這一點。應該說,中英經貿合作已成為兩國關係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推動力量。同時,我們也看到,中英經貿合作還有很大發展潛力。
  在雙邊貿易方面,中英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五大貿易國,但中英貿易在兩國貿易中各自所占比重僅為1.4%和6%,同兩國貿易大國地位相比還很不相稱。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改善,對英國高品質消費品和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將日益旺盛。英國是全球第二大創新國,但當前英國對華技術出口在歐盟中僅排第五位,落後於德、法等國。中國正在進行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英技術貿易空間廣闊。
  在投資合作方面,近年來中國企業對英投資雖然發展較快,但同印度、南非、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仍有較大差距,未來中國企業對英投資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中國企業看重英國金融、信息和物流中心的地位,未來將加大對英國資源、研發、品牌、網絡等資產的投資併購力度。中英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兩國在核能、交通、通信、水處理、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合作前景廣闊。
  在服務業和金融合作方面,英國企業日益重視中國市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平提高,英國現代服務業對華投資將出現較快增長。中英在現代金融服務、人民幣國際化、金融中心建設等金融領域合作也將會有較快發展。
  此次卡梅倫首相訪華,英方將有龐大企業家代表團隨訪,充分體現了英國企業對開展對華合作的信心和熱情。相信在兩國政府的支持與協助下,兩國工商界必將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和模式,推動中英經貿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中新社記者:明年,漢語將正式成為英國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外語必修課備選語言之一。預計英國的“漢語熱”、“中國文化熱”將繼續升溫。你認為兩國應如何以卡梅倫首相訪華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在文化、教育、科技等人文領域的合作?其意義如何?
  劉曉明:中英兩國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2012年4月,中英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建立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諒解備忘錄》,確立在教育、科技、文化、媒體、體育和青年六大領域開展深入合作,為加強雙邊人文交流搭建一個更高層次的平臺。
  在教育合作方面,雙方建立了兩國教育部長年度磋商機制,中英教育交流合作成果顯著,形成了合作領域寬廣、內容豐富、政府主導、民間活躍的交流格局。雙邊教育交流與合作內容覆蓋了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語言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主體也包括了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合作形式更是涵蓋了人員交往、項目合作與機制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
  在科技交流方面,兩國於1978年簽訂了《中英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根據該協定,中英對口科研部門和機構在基礎研究、衛生、農業、水利、林業、航天航空等領域簽訂了20多個對口協議或備忘錄,並建立了中英科技合作聯委會、中英可持續發展高等對話機制、中英衛生高層對話機制等。經過30多年的穩定發展,中英科研合作已成為雙邊關係的重要紐帶之一。2011年,在聯合發表科研論文方面,英國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二大合作伙伴。
  在文化交流方面,自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啟動以來,兩國文化合作進入快車道。雙方舉辦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在活動的規格和規模、機制的創新和發展,以及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等方面均創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雙方各級人文交流活動500餘項,團組互訪近300批次,參與人數8000餘人次。文化越來越成為兩國關係的戰略支點,越來越成為雙方增進理解、深化友誼、推動合作的重要因素。
  下階段,中英雙方應把握機遇,攜手共進,推動兩國教育、文化、科技等人文領域合作開創全新局面。
  首先,做好頂層設計。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是雙方進一步開展人文各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雙方應通過這一機制,就各領域合作的發展方向、階段性目標等進行統籌規劃和研究,為下一步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加強政策對話。雙方應在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及有關雙邊協議框架下,加強不同層面的政策對話,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與磋商,制訂合作計劃,推動落實有關合作項目,及時協調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為雙方文化、教育、科技合作化解阻力,增添動力。
  第三,促進民間交流。在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兩國均有許多非官方機構和組織開展交流合作,這是對官方合作的有益補充。雙方應進一步鼓勵民間合作,形成以民促官、官民並舉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推動雙邊合作,增進人民友誼。  (原標題:中國駐英大使談卡梅倫訪華:合作亮點紛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mispydic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