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粽子香飄,雄黃酒濃,又到一年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權威的說法,這一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每一年,日曆翻至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以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等多種方式來表達懷念之情。
  今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恰逢端午小長假。孩子們或許對端午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等儀式感興趣,但為什麼要這樣,可能並不清楚;至於“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憤,“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的沉重,以及《離騷》、《天問》等千古流傳的屈原名篇等等,家長們能說得清楚、背得出來的可能也不多。
  對於端午節和屈原其人,唐代詩人褚朝陽曾賦詩感慨:“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這對後人是個永恆的提醒。
  德國語言學家雅克布·格林曾說:“構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脈,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脈的傳統文化,它是區別於這一民族與另一民族的永恆標誌,是支撐這個民族脊梁的精神。”因此,我們不妨借過節之機,查查有關史料,給孩子們講講屈原的故事,共同體悟他遭昏聵的懷王疏遠並放逐後,如何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傲骨從容適變,如何以“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的正氣慷慨以赴;又是怎樣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情懷悲憫苦難的人民,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尋追求濟世安邦的路徑。
  今天的我們,就是要以這種“家國天下”的偉大情懷,肩負起偉大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堅定信念,迎難而上,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通過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追求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終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原標題:日曆上的端午 心尖上的家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mispydic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