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月9日,龍頭山鎮龍泉社區街子社社長陳招學(右)將60餘萬元捐款存入農業銀行帳篷銀行。新華社發據新華社雲南魯甸9月26日電(記者 李自良吉哲鵬)眼下已是9月底,位於魯甸地震震中地區的龍頭山鎮天氣轉涼,恢復重建迫在眉睫。但受災最嚴重的龍頭山鎮龍泉社區街子社社長陳招學心裡一直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陌生人匿名捐給村裡的60萬元巨款怎麼用?是按照當初這位神秘好人說的“每戶三千元”,還是用作村裡的公益事務?陳招學和村民一直想找到這位好人,一來當面感謝人家,二來請這位好人“拍板”。
  長沙“老闆”捐出巨款
  新華社記者瞭解到老陳的心事後,也從昆明趕到了龍頭山鎮街子社,幫助他和村民實現這個心愿。我們在龍頭山鎮冒沙井安置點22號帳篷找到了社長陳招學,這裡有一百多頂帳篷,主要安置著街子社的受災群眾。
  地處龍頭山鎮老集鎮的街子社是今年8月3日魯甸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地震中,房屋全部成為廢墟。
  老陳回憶說,8月9日九點半到十點之間,當時他正在街子社忙著。突然有個村民帶著一個陌生人來找他,這個人問道:“你是陳招學嗎,是不是街子社社長?”
  “是的。”老陳有點摸不著頭腦,搞不清這位“老闆”的來路和意圖。“老闆”是當地村民對外來人士的俗稱。
  接著,這位“老闆”問,“誰能證明你是社長?”他指著廢墟說,“這片是你們街子社的嗎?喊幾個人來認可你是社長。”
  於是,老陳就對旁邊的村民說,“你們趕緊來下,這位同志有點事。”很快,呼啦啦聚了十幾個村民,紛紛說陳招學是社長。
  他又問,你們原有農戶多少戶?老陳說197戶。
  這位“老闆”說,“每戶給你們三千元”。
  “我們當時都覺得震驚,問他是哪個地方的。”陳招學說,“他說是湖南長沙人,問他的電話號碼。他說,不用說電話號碼了”。
  “這位‘老闆’什麼也沒說,帶著一位個頭矮一點的人,從旁邊一輛白色的車上,拉過來一個藍色行李箱。在我和村民面前,打開就抱出來了一堆錢,有10萬元一捆的,還有一萬元一捆的,說這是60萬元。”
  想合影留念被婉拒
  看到好心人來慷慨捐款,陳招學和群眾想和他合個影,留個紀念。但被這位“老闆”拒絕了。旁邊的一些年輕人拿著手機要照相,他也不准照。
  “從見到我,到把捐款拿出來給我,也就十來分鐘。”陳招學說,“我說,以後拿著花椒核桃去謝謝你,他說著不用不用,轉身就走了。”
  拿著捐款,老陳趕緊和村民去農業銀行設立在龍頭山鎮的臨時網點存錢。當時也在現場的街子社村民代表薑雲武說,在存錢的時候,農行營業員發現還多了100元,總共算起來,好心人的捐款是60.01萬元。
  湖南長沙是這位好人留下的僅有線索。老陳見到記者,還比畫著說,“那位捐款的好人看起來50歲左右,個頭和你差不多,比你胖一點。和他一起來的那人個頭不高,兩個人開著一輛白色的車,說什麼也不讓照相,也不留名字、電話,把錢拿給我們,轉身就走了。”
  捐款怎麼花有點為難
  老陳說,現在,村民在安置點安頓下來,每家每戶都有政府發的帳篷、大米、被子、床等,開了兩次村民會,商議這筆好心人捐的巨款怎麼用。
  “我想的是,這筆款最好用於街子社的公益事業。比如,公房在地震中也垮了,以後重建肯定要集體出錢,還要去買紅白喜事用的碗筷,以後花錢的地方很多,群眾大都同意。但這和當初好心人說的‘每戶三千元’似乎又不一致。”陳招學說。
  老陳告訴我們,不管能否找到這位好人,他們會懷著感恩的心,會把這筆捐款的每一分錢都用好,不辜負好心人的愛心和信任。
  本報訊(記者 顏家文 實習生 鄒炎恩)今年8月3日雲南魯甸地震,龍頭山鎮龍泉社區街子社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地震中,房屋全部成為廢墟。8月9日,一名自稱來自湖南長沙的好心中年男人,向該社受災群眾捐贈現金60萬元。
  由於捐款人沒有留下姓名和電話,也不讓旁人拍照,留下捐款後就轉身離開了。神秘長沙人的善舉在當地引發巨大反響,災區的群眾都很想念他,如果讀者朋友知道他是誰或者有他的相關信息,請撥打本報新聞熱線電話0731-96333告訴我們。
  星辰夜談
  讓至善傳續
  文峰
  在國人觀念里,“做好事不留名”一直是種至上的美德。毫無疑問,在魯甸地震災區捐款,把慈善看作一種純粹的奉獻,甘願做“無名氏”的長沙好人,有一種心靈的影響力,讓人們叩問自我,在景仰中找尋本真。
  這位“神秘”的善者讓我們感受到:在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不一定要看到被幫者露出的感恩笑臉,只要留下一個背影,就已足夠瀟灑。在你助人的時候,如果內心是平靜的,那麼你的靈魂就是高貴的。
  他是誰?現在看來,似乎不太重要了。也許只需把這個帶著暖度和敬意的答案放在心裡。因為這樣一個最朴素的背影,在人群中已經激蕩起向善的漣漪。
  比如,朴實的村民在獲得捐款後並沒把捐款分發,而是想做公益。不過,在此之前,他們想徵得匿名捐款者的同意,並想送上花椒、花生等土特產略表謝意。再比如,微博上人們對此紛紛點贊,加入慈善隊伍又成熱議話題。
  時下,新《長沙市民文明公約》(征求意見稿)已經發佈,其中最後一條是“學習雷鋒,愛心守望”,如何讓至善傳續,讓淳樸不孤,還需你我合力。只有如此堅持不懈,方能將慈善、文明的燈光撥得更亮。  (原標題:神秘長沙好人,你在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mispydic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